迎接〝非化學溶劑萃取 食用油脂〞的新時代來臨
顧健康.顧錢包.顧食安!
義美大幅度調降「黃豆油」、「榛果油」價格
「黃豆油」500元→375元
「榛果油」900元→675元
大約西元1,900年之前,世界各國人士,所有食用的“植物油脂”都是用機械式壓榨取得的;
1,900年之後,漸漸有廠商使用“化學溶劑萃取”食用油脂。
義美公司瞭解〝非化學溶劑萃取 食用油脂〞的重要性,自2014年12月起,已經陸續推出植物油系列
食用油脂:芥花油、太陽花油、亞麻仁油、台灣土豆油(花生油)、榛果油、黃豆油、、、等;
未來,將再陸續推出白麻油、胡麻油、核桃油、奇亞籽油、葡萄籽油、、、等油脂。
義美公司也於2013年12月起,推出“水煮法 製造”的“純豬油〞,提供較為健康的另一選擇!.
附件
「食用.油脂」歷史大事紀
極早時期,有些證據顯示在印度及黃河流域,使用原始的蒸煮和碾粉方法提取棉籽油。
西元前259 年,埃及已從植物的種子中榨取食用油,如:
胡麻油( 即芝麻油)、亞麻仁油、與蓖麻油等。
西元前184 年,羅馬利用旋壓、楔壓方法、過濾器、輪碾機等提取油脂。
西元23~79 年,擔任西班牙那不勒斯艦隊司令的
老普林尼(Pliny the Elder) 在其著作中,敘述海員在
偶然的機會下,生產矽酸鈉的情形:海員在海灘上,將天然的碳酸鈉礦放進煮食物的鍋中繼續燒火;
並描述橄欖油、米油、杏仁油、芝麻油、葡萄籽油、胡桃油、棕櫚油和大量動物油脂
在一起的情況。這些記載似乎有肥皂與合成清潔劑的運用跡象。
西元100~200 年,從樹木灰和油脂中生產出第一塊肥皂。
( 另有文獻指出:西元前7 世紀的古埃及皇宮中一名腓尼基廚師,
無意間混合灶爐裏的草木灰與食用油而發明了肥皂。)
西元800~850 年,德國開始生產肥皂。
西元1654 年, 帕斯卡(Pascal Blaise,1623~1662), 法國數學家、物理學家。
他提出帕斯卡定律(1663年公開發表); 其內容( 靜壓傳遞原理) 是:
加在密閉液體任何一部分上的壓力,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。
帕斯卡的研究為1795年的第一台水壓機( 英國) 之液壓壓榨發明奠定基礎。
西元1779 年,瑞典藥劑師Carl Wihelm Scheel 用橄欖油和一氧化鋁混合、加熱,生產出甘油( 丙三醇)。
西元1795 年,英國Joseph Bramah 建造出第一台液壓榨油機。
西元1847 年,都靈大學的義大利化學家阿斯卡尼奧‧ 索布雷洛(Ascanio Sobrero)
發明硝化甘油(Nitroglycerin, C3H5N3O9),
又稱硝酸甘油酯、三硝酸甘油酯、三硝酸丙三酯, 是甘油的
三硝酸酯。與索布雷洛共同師承Théophile-Jules Pelouze 的名人
「阿爾弗雷德‧ 伯恩哈德‧ 諾貝爾(Alfred Bernhard Nobel)」,
即是研究改良出能安全使用硝化甘油的配方,並以此申請專利,
再加上雷管的專利獲得了大量的財富;1867 年諾貝爾將硝化甘油
與有關配方申請為專利,並將之命名為「Dynamite」,即希臘文
中的「力量」,這就是「炸藥」的由來。
西元1855 年,法國的E.Deiss 公司的「溶劑萃取法」獲得專利。
西元1869 年,法國化學家發明植物奶油(Margarine,或稱人造奶油) 並於英國取得專利。
西元1889 年,俄國L. Marchlewski 第一次從棉籽油的殘渣中分離出棉酚(Gossypol),並給予命名。
西元1915 年,W. A. Withers 與F. E. Carruth 兩位學者發現棉酚(Gossypol) 具有毒性。
西元1920 年,Hermann Bollmann (1880~1934) 在德國
發明了第一台萃取大豆油的連續式溶劑萃取裝置。